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财政政策

4星期前
4月前
2年前
与此同时,央行在上个星期却从市场买入大量的长期国债,实为扩张式做法。升息和买入国债是矛盾和会互相抵消的做法。因此,英国政府这一系列操作让市场感觉更多是短暂的应急措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有什么方向。 如果有朋友想要到英国旅行,恐怕此时就是最好的时机,因为英镑兑令吉的汇率已经从年初的5.6跌到如今的5.2左右,要是运气好点的话,搞不好还能拿到接近5.0的兑换率。看到此情此景,谁能想到英镑兑令吉的汇率还曾一度高达6.0到7.0的水平呢? 那么,英国到底怎么了? 有留意新闻的读者应该知道英国政府最近在推出各种政策来改善其国家经济形势,包括遏制通膨,稳定汇率,以及刺激经济等等。但各种做法却引来各种抨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要理解这课题,我们就得先说说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和财政政策(fiscal policy)的差别。 [vip_content_start] 前者主要是由央行来调控在市场里流动的货币体量,包括我们常看到的M1、M2以及M3货币,来影响人们和企业的消费习惯,进而影响经济活动的活跃程度。举个例子,最近大家常说的央行升息就是紧缩式的货币政策,因为央行希望更高的贷款利率会抑制人们和企业减少消费习惯(因为大多时候我们的消费都是用信贷消费),包括买车、买房、刷卡、生意扩张以及投资活动等等。 在08和09年的次贷危机爆发时,美联储从金融机构手里买入大量的债券并把大量的资金注入后者的资产负债表里,是增加市场里的货币流动的速度和规模,也被命名为货币宽松政策,实为扩张式的货币政策。在这个阶段,现金变得异常廉价,所以瑞 · 达里奥才会说出 “现金是垃圾” 的话语。 至于财政政策就非常直观,就是由政府主导的 “投资计划”,可以是推出各种大型基建计划或者说要打造新的“XX城”,我们的国油双峰塔、赛城、布城,各种捷运都算是财政政策的例子。这种扩张式的财政政策能够刺激消费以及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进而达到振兴国家经济的效果。 不过,世上没有白吃的午餐。所有的扩张式的财政政策都是伴随巨大的财政赤字,因为国家往往需要去借贷来注资,如果处理不好就会陷入危机,也是 “摩天大楼诅咒” 的由来。许多国家在承办大型运动赛事后也是陷入此类的困境,所以马来西亚不办任何大型体育赛事也不是什么坏事。 反过来说,紧缩式的财政政策就是砍预算以及提高税率,可以理解成从民间 “搜刮财富”(包括未来拨款)。 现在我们知道货币和财政政策都分成紧缩式和扩张式,那么就会形成四种不同的矩阵。当货币和财政政策都是扩张式,那么市场就会异常活跃而且发展快速。马来西亚在2008年之后就是属于这个阶段,国行下调利率加上政府推出各种大型基建计划,使得房屋和建筑行业进入牛市阶段,进而带动其他产业的升起。 如果货币和财政政策都处于紧缩状态,就会是欧盟在次贷危机后的初始阶段。当各国都在想办法给自家注入更多活水,欧盟央行一共升息两次,而且各国还上调企业和个人的收入税率,让这区域和衰退后的迅速复苏擦肩而过。 如果是扩张式的货币政策加上紧缩式的财政政策呢?可以说全世界经济近十年都是属于这个状态,政府也没什么钱之余也不怎么敢再提高税率,由央行去刺激市场的消费习惯以及私人领域来支撑经济活动。我们今天看到各种 “独角兽” 也是这种时代下的产物,当市场进入寒冬,这种靠烧钱来续命的企业就会慢慢倒下或者被吞并。风头一时无两的私募资金(private equity)和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很快会有裸泳名单了。 那么,如果是紧缩式的货币政策加上扩张式的财政政策呢?其结果就是国家债务会上升,而私人领域的经济活动会慢慢淡去。英国目前的做法就有点像这种情况,但更加复杂。该国新任首相伊丽莎白 · 特拉斯(Liz Truss,Elizabeth也被简称Liz)宣布搁置企业的高税率政策,同时也减少个人税率,未来只有0%、19%和40%三档。 但是英国政府在货币政策上却又是混合状态,英格兰银行的利率已经从年初的0.25%上升到现在的2.25%。英国所谓的固定利率房贷只是前几年固定而已,之后就是浮动利率了。故此,人民收入未来估计是大减。与此同时,央行在上个星期却从市场买入大量的长期国债,实为扩张式做法。升息和买入国债是矛盾和会互相抵消的做法。因此,英国政府这一系列操作让市场感觉更多是短暂的应急措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有什么方向。 文末,大家不妨思考一下,如果英国政府的经济垮了,下一个会是欧洲哪一国呢?欧盟以及欧元区还能继续有存活空间吗?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