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绘本

2星期前
1月前
2月前
2月前
利用6月的假期,重温了在3月份由马来西亚儿童文学协会(简称“儿协”),主办的研习营《阅读的未来,未来的阅读》的课程视频。通过两天的研习营,我有机会聆听来自台湾和中国教育界大咖对阅读的见解。其中让我获益良多和印象深刻的,要数黄国珍老师——品学堂创办人所提到的阅读框架,以及朱自强教授讲解如何利用阅读来促进儿童高阶思维的发展。这两位大咖让我对阅读理解有了更清晰的画面和方向。但是最让我感动的,还是在马来西亚这块土地上有着一群默默推广儿童阅读,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傻瓜”。 什么是阅读框架?阅读不就是读了明白就好了吗?还有框框架架?这引起了我的好奇。 黄国珍老师是这样说的——在阅读之前,读者先要明白字或符号的意思来解码。然后,再看读者有着怎样的背景知识,来理解书的内容。当然,背景知识是需要时间去积累的。最后一个,则是心智过程。什么是心智过程?那就是在现今不可或缺的能力——思考力。读者能读出什么?读完能否找出更深层的资料呢? 此外,黄国珍老师也展示了一个由圆圈组成的三角形图。每个圆圈之间相互连系,最底层的5个圆圈数量最多,代表的是表层讯息。中层的两个圆圈代表的是上位概念,看的是篇章和段落。最后顶层的一个圆圈,代表的是核心概念,也就是这文章要表达的主要信息。 在此之前,我的阅读习惯就是急冲冲地一口气读完,就结束了。原来,这样的阅读只停留在最底层的表层信息,并没有进入深度思考。现在的我阅读时会尝试放慢速度,边阅读边去思考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信息,再慢慢地去消化各个篇章。后来发现,其实很多书都会把书本的核心概念写在最显眼的位置,只是我从来没去注意。阅读不但提高了我的认知、减轻压力,脑海还常常会蹦出一些想法,和作者互相呼应。我想,也许这就是达到了阅读的最后步骤——心智过程(思考力)吧! “阅读促进儿童高阶思维的发展。”这句子听起来感觉非常重要,但又好像很难做到。尤其在今时今日,随着AI的出现,很多事只需要动动手指头,短短几秒钟就可以让AI 帮我们生成需要的东西。事实是,AI时代更加肯定了发展儿童思维的重要。那要如何做才能促进孩子的高阶思维呢? 通过第二天朱自强教授的讲解,方法就出现了,并且,一目了然。朱教授把高阶思维分为“思辨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两种。根据维基百科,思辨性思维就是批判性思维,是对事实、证据、观察结果和论据的分析与判断。朱教授认为,思辨的核心是推论,推论能帮助我们发现真理。思辩性思维里包含因果关系的推论。小朋友们常常问大人的 “为什么”,不就是因果关系的推论了吗?当他们在问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不是那样的时候,其实小朋友本身就在思考,就在推论了。尤其是在给小朋友讲故事的时候,他们的小脑带瓜子就在推论着。 除此之外,朱教授还说,优秀的故事情节会出现因果关系;而普通的故事只是叙述,记流水账,没有因果关系。例如:(一)国王死了。不久,王后也死了;(二)国王死了。不久,王后因为伤心过度也死了。哪个句子更好呢?我想答案应该显而易见了。课程中,朱教授也利用经典的绘本故事《哈利的花毛衣》来为我们讲解有因果关系的优秀作品。这让我更加明白,如何通过阅读优秀的故事或绘本,来促进儿童的高阶思维。 有了类比能力就能融会贯通 促进儿童高阶思维的第二项,是创造性思维。那更是简单易懂。培养孩子的类比能力,就是在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有了类比能力的孩子,就能学会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这样,就可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什么是类比?类比是一种逻辑推理方法,根据两个或多个事物,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点,并以此来推断一个事物。或者用一个事物,来比喻另一个事物。听了朱教授说的这些重点,我有醍醐灌顶的感觉。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就能促进儿童高阶思维的发展。教师、家长能做的,就是要从小培养孩子们的阅读习惯。阅读习惯培养起来后,高阶思维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除了聆听大咖的分享,参加者还会被分进不同的组别来交流。这也是我喜欢的部分,因为不但可以认识新朋友,还可以趁机向前辈请教。研习营里有来自全马各地、不同职业的参加者。除了有老师、师范生、校长、家长、书店的老板、员工,还有来自国外的作家呢。虽然大家素未谋面,互不相识,却可以因为有共同的话题而聊得不亦乐乎。 最后一部分是整本书阅读的工作坊。组员们一起喝着自家泡的咖啡,你一言,我一语地聊着书的内容和看法,竟然也迸发出不一样的火花。荐读、阅读、讨论、延伸,每个环节都让我有所收获。内心很满足,通过这样的方法和交流,感觉真正读了一本书! 对了,如果你还没听过马来西亚儿童协会的会歌〈儿童也有文学〉,可以上网听一听。这首会歌旋律优美,节奏欢快,简单的歌词却唱出了儿协的精神。这里头有一群“傻瓜”,默默地陪着我们的孩子长大。他们付出自己的休息时间和精力,不遗余力地培养这电子时代的孩子爱上阅读。 我想对儿协的老师们说一声谢谢。感恩有你们,你们辛苦了!能遇上你们的孩子是有福的。因为你们的努力和默默耕耘,让孩子们爱上阅读。我相信,这珍贵的阅读力将是他们往后人生旅途中的定心丸。我希望马来西亚儿童协会的活动越办越多,越来越好。
3月前
6月前
6月前
7月前
人生的路,真的很精彩。即使不是一路平坦,我们也都在走过崎岖路后,回首,发现自己的突破和成长。有时风雨有时晴的人生旅程,为我们积攒不少的眼界和胸襟,也许还有友谊,以及越来越清晰可辨识的自己。 但是,我们要怎么样去引导孩子,脚踏实地又怀抱感恩心去走一趟人生旅程,去相信每一程都有神奇的人和事在等待,同时谦卑地接受所有沿途的挑战,并勇敢地跨越呢?这课题不容易呐!但是,有一册两本的绘本,完美地诠释了人生不同路的精彩! “这才是孩子应该看的书”、“哲思绘本大佬”、“很牛!比动画片还好看100倍!”、“超有趣!一本三读!”……看到这些书评,我就迫不及待地买来了共2册的《三条路》和《海底三条路》绘本!这个由法国人出版的绘本究竟有多了不起啊? 原来这两册绘本还是由复旦大学哲学博士姜宇辉倾情推荐的。书腰上说:“在奇妙旅程中做思考世界的孩子。这个故事,说的是三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和境遇,平行又交织。”好吧!那我们就来看看! 《三条路》:各自展开冒险旅程的主人公 封面是有趣的地球表面图,故事的三大主线——财阀商人和他的仆人、小女孩还有机器人。他们各自走在路上,前后环衬则布满他们的脚印。翻开首页,我是有点愣着的——这是绘本吗?这么多字,这应该归类为漫画吧?简单地说,我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风格的绘本! 故事开局,一个叫麦约翰的财阀商人,因为要追讨回别人欠他的3枚金币,而带着随从罗伯特出门去。这个商人,个性孤僻烦躁,不止孤寒、斤斤计较,还爱财如命,且疑心病重,比如陌生房子的主人让赶路的他和随从留宿,他第一个念头就是:“当然,等我们睡着,他就会偷我们的东西,而且,还可能会绑架我们。” 第二个人物,是一个叫罗萨丽塔的小女孩。这个女孩天真烂漫,每天早上都会等面包云给她下面包。(这里应是喻意父母总将三餐安排妥当。)可是这一天,面包云突然换成了石头云,于是她决定前往寻找智慧老人问个究竟。智慧老人的建议是,让她去找云法师:“他住在世界的另一边,只有他能帮助你。” 第三个人物,是一个叫阿十多西奥的机器人!他在一条小船上,顺着溪水漂流。他不敢跳水逃生,因为害怕会生锈,他也没办法让船停下来,因为:“我的程式里没有‘尝试’这项设置。” 这真的是当头棒喝,很多时候,我们身而为人也害怕尝试,退缩而胆怯。机器人的这趟旅程,目的是找到发明他的“生父”。 就这样,他们开展了各自的冒险旅程。 当不同路的人产生交集 作者精细巧妙地铺排,原本平行的3条路,我们知道,一定会在某个点交错。结果,小女孩在桥上遇上机器人,她的面包云跑到了机器人头上,下起了满船的面包!(偏偏机器人不需要面包!) [vip_content_start] 而商人为了用最低成本得到一条船,硬是抢了机器人的船。前面有说,机器人一直想要靠岸又不得法,所以当商人和随从将船拉向岸,并将他丢下船,他很是感激,可是看他们竟然跳上船,就很纳闷:“太不可思议了!这两个勇敢的人,救我之后,选择代替我继续漂流。” 这一幕把我看得哈哈大笑!这个世界,有时很讽刺,有时是各取所需,有时我们以为占了他人便宜,却原来是在解救对方!作者很幽默,是个人生历练丰富的人呐! 当然,精彩旅程的最后,财阀商人成功找到了欠他金币的人,原来,当初财阀给出3枚金币,就是为了让这个科学家开发可以攻下月球的原型机器人!(是的,科学家乃是机器人生父。) 而小女孩也找到了云法师,并相信自己其实已经长大,不再需要面包云,而是可以自己种麦子和覆盒子、樱桃来做面包。 阿哥说这是很耐看的绘本:“很多细节。作者最厉害的还是,兜得回来!”我问那你最喜欢哪个角色,阿哥想也不想:“财阀商人!作者将他写得很真实,够邪恶,坏得很彻底,我喜欢!”至于感悟:“人生就是一场旅行咯,会遇到很多人,而且最重要的就是,别做坏事,可能对方下一个山岔路口就找上你!” 《海底三条路》:人生总会有转机 相比《三条路》,我其实更喜欢姐妹作《海底三条路》。这个故事相对更简单直接,而且读来很是温暖。 这本说的同样也是3个主角走在寻找路上的故事。这3位主角分别是——在犹豫该在好天气躺平还是去钓鱼的渔夫、要去探望生病了的妈妈的小章鱼,以及为了看海底世界潜下水的潜水员。 开篇的一句话,就让我深思了很久。小章鱼担心路上会遇到危险:“我没有爪子,没有尖利的牙齿,没有让人害怕的毒液,不过妈妈总对我说,我的笑容很美。可笑容是不会让人害怕的,除非它来自一个十分强大的人。”这真有意思啊! 然后,潜水员遇到了一条美人鱼,阿妹说:“哇!这美人鱼,为什么那么丑?”可是,看到美人鱼游走后,潜水员说的却是:“看来我的样子吓到它了。”真幽默不是吗? 美人鱼游走的途中,巧遇小章鱼,但无视了它。小章鱼在心里嘀咕:“哦……她没有想吃我。可能我的样子看起来不太好吃。唔,我不确定我应该感到庆幸还是生气。”小禹说,当然要感到庆幸,我说,这里的生气,表达的是小章鱼的不自信啊! 另外,原来渔夫晕船!因此对他来说,世界上最能让他感到开心的,就是晕船药!他决定将美人鱼当诱饵,希望钓到大鱼!可是偏偏,好心的潜水员替人鱼解开了套在她身上的绳索,顺手套在自己手上!就这样,渔夫和潜水员相遇了,后来也相互启迪彼此的梦想。 值得一提的是,小章鱼原本有机会成为海洋里最强大的生物,她选择了做一只“亲切的章鱼”。人生本来就是一场冒险,也是一场旅行,我想作者是要我们深思,关于勇气、克服、信任和抉择。没有绝对的对错,很多时候只是机遇和取舍。 这两册绘本,也许比较适合小学学龄以上的孩子,也适合亲子共读,因为一些人生哲理,有时还是需要大人的指引才能消化。至于这究竟是漫画还是绘本,我们还是认为比较偏向绘本。也许不需要纠结了,无论是漫画还是绘本,这肯定是值得仔细翻阅的好书! 作者:刘易斯·特隆赫姆(法) 绘者:塞其奥·卡西亚(法) 译者:常晶晶 刘易斯·特隆赫姆,1964年出生于法国枫丹白露,与他人共同创立了漫画出版公司“La Sociation”。他凭借对漫画的贡献赢得了“安古莱姆国际漫画节”大奖,其多部作品充分展示了他独特的想像力,跨越了从自传漫画到奇幻冒险的各种类型。作品有《势不可挡的纸怪兽》《麦康尼的奇妙冒险》。
7月前
(新山31日讯)欢喜迎来蛇年之际,除了吃喝玩乐,家长们不妨也与孩子们共读有关蛇的绘本,一同悠游于充满创意与想像的世界。 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今年特邀3名在本地推动亲子共读多年的妈妈们,给大家介绍与蛇相关的绘本,让家长陪同孩子一同体验“与蛇共读”的美好。 古老传说神秘惊险 分享人:“BoOK可思意”Wenie(李维云) 书名:《百步蛇的新娘》 作者:(台湾)姚亘 绘者:(台湾)王淇 出版社:信谊基金会 感谢星洲的邀约,让我参与“与蛇共读”的活动,推荐蛇绘本。书架上与蛇有关的绘本是少之又少啊!但我还是想考一考在孩子们的记忆里,我们曾读过哪些与蛇相关的书。 我想到了3本书,孩子们想到了两本。 “那请你们推荐一本书的话,会选哪一本呢? “当然是《百步蛇的新娘》。” 这个流传于台湾排湾族与鲁凯族的古老传说,除了原住民的故事吸引人之外,书里的绘图也展现排湾族习俗、服装饰品和建筑背景。 在排湾族的部落里,头目有两个美丽的女儿。有天,头目上山打猎,不知不觉走入一个山谷,里面开满美丽的百合花。 头目想着摘回去给女儿们,当他伸手摘下一朵百合花时,突然出现一只巨大的百步蛇。百布蛇凶恶地要头目把花还给他,但无论如何头目都没办法把花接回去。 百布蛇叫头目把花带回去给女儿们,把喜欢百合花的女儿嫁给他,不然就咬死头目全家。头目把百合花带回家,结果两个女儿都不喜欢。他们该怎么办呢? 《百步蛇的新娘》在当地是一个口耳相传的故事,拥有很浓厚的神话色彩。据说,百步蛇与当地的女子联姻,因此相传排湾族是百步蛇的后代,他们也以百步蛇为守护神,至今族内仍有保存和制作与百步蛇相关的艺术品。 还记得共读时与孩子讨论书的封面,有一只巨蛇,一个男人持刀对峙,可以感到故事是很神秘、惊险的。 孩子们好奇地问:“是不是蛇要抢新娘呢?” “男人要守护村里的女孩?” “新娘是谁?” 这到底是不是真实的故事? 歌颂正直善良孝心 我喜欢听民间的口述故事,坚定的信念与精神,跨过时代传达下来,是先辈们对子子孙孙的祝福与庇护,就如《百步蛇的新娘》, 正直、善良、孝心,值得永远地被歌颂与传承。 乙巳蛇年,藉此书,祝福大家:百步行天下,蛇年行好运! 发挥天马行空想像力 分享人:恐龙妈咪(彭慧敏) 书名:《好饿的小蛇》 作者:(日本)宫西达也 绘者: (日本)宫西达也 翻译:彭懿 出版社: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当我第一次阅读《好饿的小蛇》这本书时,就被这条可爱的小蛇给吸引。小蛇什么都吃,而且吃了后,身体怎么可以变得那么可爱? 每次和小朋友分享这本绘本,即使他们已知小蛇吃了什么食物, 但是当看到小蛇吃食物后的肚子,都忍不住想笑,发挥了他们天马行空的想像力,觉得在小蛇的肚子里也许已变成了另一种东西。 我也把这本绘本故事翻转了一下,设计故事以外的延伸活动。故事团队制作了几张小蛇已经吃了食物的肚子,让孩子们猜猜好饿的小蛇吃了什么?孩子们无法先从故事中得知食物是什么,必须靠着小蛇肚子的形状去猜。这对孩子来说,又是另一层脑力激荡。 当然绘本不只是小孩的读物,我曾以自己的角度去阅读此绘本。这条小蛇每天都会找到不同食物,我把小蛇的角色换成了孩子。好饿的小蛇每天遇到不同食物,孩子也是如此,每天会接收不同资讯,他们不懂得分辨,照单全收。 好饿的小蛇吃了那么多食物,消化系统会慢慢地消化所吃的食物。当孩子们接收那么多资讯,该如何消化?当这问题进入我脑袋时,才发现这绘本原来可给我那么不一样的感悟。 2025年也是蛇年,期盼这一本《好饿的小蛇》能成为您和孩子共阅之书。 面对不公仍勇敢乐观 分享人:Lisa阿姨(叶丽莎) 书名:《小蛇散步》 作者:(日本)伊东宽 绘者: (日本)伊东宽 翻译:田霞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乙巳年即将到来,为响应“与蛇共读”的活动,让本命年的我为星洲日报读者们介绍一本与蛇有关的绘本《小蛇散步》。 天晴了,小蛇要出去散步。它爬着爬着,突然眼前出现一个大水坑挡住了它的路。还好身体长长的小蛇可从水坑的一边搭到另一边,之后把尾巴缩回来,就可过水坑了。 这时,小蚂蚁也想过水坑,便请求小蛇让它能从蛇的背上爬过去。小蛇答应了,它用身体搭成一座桥,让蚂蚁们过水坑,其他小动物们也跟着一个接一个过水坑。小动物们过了水坑,也不忘对小蛇说声谢谢。 没想到狗、狮子和大象也来了,竟然都想从小蛇的背上走过水坑。心地善良的小蛇并没拒绝,于是大动物们一个接着一个踩着小蛇小小的身体过水坑。 此刻的小蛇已筋疲力尽,眼睛也打圈圈了。虽然如此,帮助了动物们让小蛇感到快乐。它不仅称赞自己了不起,还把水坑里的水喝光以奖励自己。 在小朋友的认知里,小蛇是可爱的好蛇,因为它善良,乐于帮助人。其他小动物们也很有礼貌,过了水坑会跟小蛇说谢谢。但小朋友也替小蛇感到不值,明明大动物们可自己过水坑,偏偏就爱踩着小蛇身体过水坑而且也没说谢谢。 那大人又能如何解读这本绘本?在职场上身为执行人员的我更能感同身受。我们有时需协助下属完成任务,有时还被与自己同级别或上属高层要求完成种种任务报告等。往往任务完成后,自己已“遍体鳞伤”,甚至有时功劳也不属于自己。 作者以鲜明温暖的颜色,说明小蛇愉快和乐观的态度。面对难关或不公义的事,也保持纯真执着之心,勇敢面对及乐观地继续往前走。它不仅潜移默化影响小朋友,也能对大人引起共鸣。
9月前
为什么要给孩子讲故事? 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有着特别深刻的体会:“孩子们长大以后,我才真正明白,当时用自己的声音和语言讲了这么多故事的意义所在。我还发现,通过念这些书,我已经在他们小时候,把一个父亲想对孩子们说的话都说完了。”是的,故事知道怎么办,故事一定有办法。故事是人类文化的结晶,用最好的内容,以最美的样式,一代一代传承下来。 “故事万花筒”是一个试图重新找回听故事、说故事、读故事、编故事、演故事、玩故事的乐趣与热情,一个返璞归真的行动与姿态。 故事马拉松:用热情点燃热情 两天的活动,26位故事人轮番上阵,为孩子们讲述自己最喜欢的故事。这些故事异彩纷呈,有的玩创意、聊梦想、说亲情、谈情绪,一些还涉及自我认同、战争冲突和自然生态等话题,很有意思。你也许会好奇,小朋友真能理解吗?其实,这就是故事的力量。一个好故事总有办法深入浅出、举重若轻,既动之以情,又晓之以理。 最有力量的,始终还是“人”。 26位故事人虽来自各行各业,气质风格不一,却有着同样一颗爱故事、爱孩子的心。在家里,他们为自己的孩子讲故事;在学校,他们给自己的学生说故事。他们不仅亲身感受过故事的魅力,也亲眼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于是,他们愿意走向社区,用自己的讲述散播故事种子,将自己曾经感受过的美好无偿与大家分享。因为这份纯粹的热情,他们的讲述更为真诚动人,更有温暖人心的力量。 正如英国儿童文学作家艾登·钱伯斯(Aidan Chambers)所说:“读者是由读者培养的。”热情点燃热情,生命影响生命,通过这群故事人的倾情分享,小朋友更有机会亲近故事、亲近文学,进而爱上阅读。这不仅是一场讲故事的马拉松,更是一场人与人之间情感交织的旅程。 绘本大师体验展:将孩子摆渡到经典的彼岸 除了故事人展现浑身解数的故事马拉松,活动现场还善用一楼的空间,策划了一场绘本大师体验展,集中介绍两位蜚声中外的绘本作家:日本的五味太郎与荷兰的李欧·李奥尼。策展人巧妙设计动线,通过大大小小的装置艺术展示两位绘本大师的生平事迹、创作风格和作品背后的趣味小故事。 考虑到参展者多为儿童和亲子,策展人贴心且颇具巧思地设置好几个互动角落,让大小朋友不只用眼睛看展,还能透过动手的方式深度参与,增添了许多趣味。举例来说,五味太郎的展区让参访者先根据文字提示寻找相应的人物图像,然后在挖掉头像的人物装置处拍照打卡,把自己的脸融入五味太郎的画里,童趣又可爱。李欧·李奥尼的展区则模拟几部代表作的情境,让参访者翻小鱼、排方块、叠鹅卵石,用别样的方式参与到故事之中。 从构思到勘查,剪贴到悬挂,接待到导览,策展团队从头到尾一手包办。他们并非专业策展人,却凭着满腔热情,硬是将体验展做到了极致,为参访者带来了一场难忘的绘本艺术之旅。另外,主办方还筹办了小小画展,鼓励小朋友模仿自己喜欢的绘本,绘制封面,参加展出。没想到,看似点缀周边的小小画展,却意外收到极大回响,许多参展作品都出乎意料的精致好看。那面展出的画墙,成了经典绘本的广告牌,特别吸睛。 美国诗人惠特曼有诗云:“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借由绘本大师体验展和小小画展,一流的世界级作家和作品得以进入孩子的视野,与他们的生命相遇,成为他们的成长养分。 特邀故事会和剧场表演:为了儿童的艺术呈现 “故事万花筒”的精彩不止于此。配合此次盛会,主办方特别邀请了各方专家达人前来助阵,阵容可谓坚强而豪华。特邀故事会,有Vanaja Dhanan和Nor Azhar Ishak等童书作家亲自分享自己创作的故事,还有吴国强和欧丁慧等国际故事人呈献精彩讲述。无论是华语、英语或马来语,故事是共通的语言,现场的大小朋友都深深沉浸其中,陶醉在精彩的故事里。 另外,红姐姐工作室、破浪布袋戏和Zamzuriah Zahari & Baizam Generation等剧团也带着各具特色的作品《十面埋福》、《邂逅槟榔》和《Wayang Kulit: Sakti Nang Lira》前来,仅以最亲民的票价,呈献最诚挚的演出。三场剧,场场爆满,演员尽力,观众尽兴,真正是皆大欢喜。 这些故事会和剧场表演,以最真挚的讲述和最富创意的形式,将艺术的种子悄然播撒在孩子心田。或许并不是每一位观众都会成长为艺术家,但更重要的是,这些故事将在他们的成长旅程中,化作一份温柔的力量,一路陪伴他们,点亮想象,滋养心灵,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故事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温暖与希望。 小鬼当家市集:放手让孩子自由成长 除了为孩子讲故事、策展览、荐读好书,“故事万花筒”还特意打造了一个供孩子自由发挥的平台——小鬼当家市集。在这里,小孩当起了大老板,家长变成了小助手,亲子合力开档做生意。各类档口,有的出售自制饮料和小吃,有的贩卖二手童书和玩具,有的提供史莱姆游玩体验。从策划到营销,小朋友自己做主、亲力亲为,实际体验小小企业家的滋味。 这一次,恰好我家两个小瓜也参与其盛,有机会陪伴并观察从筹备到执行的整个过程。他们选择经营“天天桌游铺”,陪前来的客人一起玩桌游。为什么是桌游铺?因为这是他俩的爱好。为什么叫“天天桌游铺”?因为里头有两个人的名字,是一家人脑力激荡的结果。开档前一周,兄妹俩每天放学回家都会抽一段时间筹备。挑选桌游、绘制招牌、决定收费、准备小礼……两人难得认真投入,且忙且玩乐,忙得不亦乐乎。 市集当天,兄妹俩有模有样顾起档口,我和太太趁机四处逛,乐得清闲。从一开始的有点羞涩,到渐渐敞开心扉后得以侃侃而谈,我们在远处见证了两个孩子的成长。当他们双眼发亮地告诉你,说今天赚了十几二十块,一转头又把赚来的钱给了对面档口的小老板,换来几杯鲜甜柠檬水,还真是叫人哭笑不得。当然,换来的不只柠檬水,还有买卖之间结下的情谊。小鬼当家,左手赚钱右手花,盈亏无关紧要,享受当下才是重点。 本土书展:看见在地原创的用心 越在地,越国际,放眼世界的同时,“故事万花筒”也没有忘记扎根本土。主办方邀请了包括红蜻蜓、彩虹、文桥、嘉轩、Gasing Buku、Wizard Within和Sang Kancil等致力于出版儿童绘本的本地出版社和代理参与,为大家展示本土童书创作。 尽管马来西亚的出版市场相对较小,依然有一批默默耕耘童书创作的作家和编辑,在兢兢业业地为本地的孩子制作童书。置身书展,穿梭于本地出版单位的展区之间,你会赞叹我们国家文化的多元。语言方面,有华文、英文、马来文;题材方面,有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当代生活;媒材方面,有水彩、剪贴、拓印等等。浓浓的南洋风,给人强烈的亲切感。 每一部本土绘本,都是从这片土地上生长出来的故事,承载着熟悉的风景与温情的记忆。这些作品讲述的,不仅是孩子们日常的生活场景,更是他们内心的情感与想象世界。在本土故事的浸润中,孩子们能够看到自己的文化脉络,感受到熟悉的归属与认同。这份文化自觉,正是他们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精神养分。从阅读本土故事开始,孩子们不仅学会理解“我从哪里来”,更将怀揣自信,带着自己的故事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结语: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非洲有句深具智慧的俗谚:“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网络将其改写为:“It takes a library to raise a child.”同样有意思。前者强调了社会共好的重要。只有彼此互相照顾、休戚与共,我们的孩子才会拥有更好的成长环境。后者则点出了阅读和故事之于生命成长的意义。唯有用各类优质作品喂养孩子,在童年打下精神的底色,他们的心灵才会变得温柔、坚韧、聪慧、自信和博大。 “故事万花筒”就是对上述理念的身体力行。这是一场由民间发起,凝聚各方力量,策划用心而规模浩大的文艺盛会。除了主办单位绘本雨林协会和大红花故事绘的全体成员,承担工作的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志工共91人。大家分文未收,有些甚至素未谋面,只因响应理念感召,就从四面八方奔赴而来。也许就像宣传组组长廖丽莉说的:“我也没想太多,只觉得这是件好事,这个环境有很多好人,大家一起做有协助能力的大人,让小孩的成长有书相伴。 ” 两个主办单位都是兼具想象力和行动力的有心组织。去年,绘本雨林协会开创了新颖的“绘创客”绘本孵化模式,大红花故事绘则积极推动了全马多场的“Taman野餐绘”。今年,因缘际会,两个组织强强联手,造就了充满创意与理想的“故事万花筒”。一个人走,也许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走,可以走得更远。希望看到更多孩子和家长参与这样的文艺盛会,也期待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让故事的种子在更多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
10月前
10月前
10月前
10月前
水上学校──笨珍咸水港启蒙学校日前邀请绘本雨林协会,为笨珍县华小的师生举办”雨林故事趴趴走──绘本活动”。 此次活动别具意义,也让当地师生更深入了解绘本教育的奥妙之处。绘本教育是启蒙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把知识、情感与艺术结合一起,不仅是孩子接触世界的第一扇窗,也是塑造他们人格与思维的重要工具。 绘本教育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故事中栩栩如生的画面和丰富多彩的情节,为孩子提供无限想象空间,他们可以成为故事中的冒险家、艺术家,甚至是问题的解决者。 这种创意训练,为未来的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奠定了基础。 绘本也是情感教育的桥梁,通过故事的角色与情节,小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友情、亲情、勇气、善良等核心价值。 一本讲述分享的绘本,可帮助孩子学会与人相处的技巧;一本关于克服困难的故事可培养他们的坚持和勇敢。 绘本让抽象的情感变得具体而生动,帮助孩子逐步建立健康的情感世界。 另一方面,绘本教育对语言能力的发展有着显著作用。 简练的文字搭配生动的画面,不仅让孩子轻松理解故事,还能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孩子阅读绘本时,会模仿角色的对话或复述故事,这种互动阅读方式进一步强化他们的语言技能。 绘本教育还能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审美能力,从小接触绘本的孩子更容易对阅读产生兴趣,并形成终身学习的态度;绘本中独特的艺术风格,也让他们更敏锐地感知美,提升艺术素养。 总括而言,绘本教育是小学生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它不仅打开孩子认识世界的大门,也为他们的想象力、情感世界、语言能力和审美能力插上了隐形的翅膀。. 冀望绘本能成为每名孩子成长的伙伴,这不仅是教育的责任,更是为孩子创造更美好未来的承诺。 投稿须知: ■来稿可电邮([email protected])至本报新山办事处; ■来稿可用笔名发表,但必须附上真实中英文姓名、身份证号码、通讯地址与电话、电邮网址,以及银行帐号(汇稿费用); ■投稿内容不可涉及包括宗教、种族等敏感课题; ■字数限800字; ■编辑对来稿内容,有修整的权力; ■本须知若有未尽善处,本报有权随时增删之。
11月前
12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