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4日訊)政府將今年增長預估設在4.5%,是取先前預期4至5%的中間值,經濟學家認為,這是最保守的官方預測,且建立在全球經濟潛在衰退大前提,一旦最大經濟體的美國經濟能實現軟著陸,則我國經濟料也能有更好的表現。
ADVERTISEMENT
拉曼大學商業與金融學院教授黃錦榮博士告訴《星洲財經》,政府將經濟增長設在中間點,並非是經濟將會走緩的訊號,畢竟回顧那麼多年我國的經濟增長,普遍都是介於4.5至4.9%。
他認為:“這(4.5%增長預估)是基於美國乃至全球經濟今年潛在衰退做出的預測,但以美國近來出爐的幾項經濟數據,目前並未有任何衰退跡象,所以我反倒覺得,這個預測稍顯保守且整體經濟前景有點被低估。”
最新數據顯示,美國今年1月新增逾50萬個就業崗位,失業率降至53年來最低水平3.4%,同時1月零售額增長3%,優於經濟學家預期。
胥視內外需兩大“引擎”馬力
雙威大學商學院經濟學教授姚金龍博士受訪時披露,我國經濟今年能否達致4.5%增長,胥視外圍需求及內需兩大“引擎”馬力而定,若全球經濟走緩的情況比預期來得顯著,加上國內通貨膨脹攀升,欲達標或有難度。
姚金龍表示:“以美國近來出爐的幾項經濟數據,全球經濟衰退的可能性大大減低,且還展現一定的韌性,加上消費者支出及勞動力市場強勁,顯示美國很大可能成功規避經濟衰退。假使美國經濟軟著陸,全年錄得1至2%增長,將有助穩定全球經濟,另一個利好在於中國重開,也能帶穩全球供應鏈及出口增長。”
他點出,我國與中國貿易關係密切,中國整體經濟轉強也能帶動大馬經濟,而在外圍轉強內需仍穩健的大環境來看,要達到4.5%增長目標不是太大難題。
私人投資需重拾動力
姚金龍指出:“私人投資方面需要重拾動力,才能吸引外來直接投資及企業投資。”
談及我國經濟增長前景,中總社會經濟研究中心執行董事李興裕另有看法。他指出,政府將增長預期設在4.5%並非調低預估,畢竟我國今年的經濟增長主力只能依靠內需,這可從日前剛出爐的1月出口成長大幅減緩看出端倪。
李興裕認為:“出口不給力,內需也有放緩現象,即在沒有公積金特別提款後積壓需求也沒有先前強勁、國家銀行去年利率4連升或多或少也影響私人開銷,以及我國私人投資趨緩,使得整體經濟增長動力減弱,故今年經濟增長肯定比去年低。”
我國今年1月的出口按年僅增1.6%,遠低於市場預測的9%增長。
推動經濟發展減赤
方向正確
政府在《2023年經濟報告書更新版》將財政赤字目標,從先前的5.6%調低至5%,主要是預期國家收入下跌幅度沒有之前那般大,另一個關鍵在於經濟規模持續擴張有助減低債務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
黃錦榮點出,只要經濟增長良好增長,使得經濟規模穩定擴張,則債務佔國內生產總值比例會下跌,另外去年經濟增長超預期表示收取的稅收也會比預期好,且針對疫情及經濟振興配套的相關支出也不存在了,著力推動經濟快速增長絕對是健康減赤字的方向。
檢討補貼非一朝一夕
他說:“靠推動經濟發展減赤字會比調降補貼來得快,檢討補貼不是一朝一夕,且早在第5任首相敦阿都拉的時代就開始這項工作。雖然我們看到整體聯邦政府預算比先前來得高,但從經濟規模每年都會擴大,及社會經濟的運轉,國家預算案一定是一年要比一年高。”
財案擴張程度
高於預期
對此,李興裕關注的是,預算案的擴張程度比預期高,政府何以不合理化,仍舊有那麼高的支出預算。
他表示:“這次的發展開銷970億令吉,比先前的950億令吉來得高,很可能是因為來到第12大馬計劃(12MP)中期,政府欲加快推行,但整個預算案的擴張程度比我預期來得大,行政開銷加上發展開銷的預算,比之前增加了約6%。”
他續指,在更新版經濟報告書中提及,今年整體補貼及社會援助規模將達580億令吉,比起之前則是420億令吉。
李興裕認為:“而在減財赤的部分,政府只說明預期收入減少的幅度,比先前的4.4%預期低,料僅降低1%,因而有望降低財赤,但當中未有清楚列明細節。”
專注轉型
重返疫前發展軌道
從更新版經濟報告書可看出,政府目前最迫切的問題不再是減赤字調整補貼,反而將重整步伐回到疫情前,專注經濟發展。
黃錦榮說,經濟規模擴大則赤字會跟著趨低,而目前國際油價也趨低,政府並未如去年般面臨巨大的調整補貼壓力,故目前將逐步重返疫情前的發展軌道,專注經濟轉型。
他表示:“所謂的經濟轉型諸如綠色轉型,還有就是2050年成為碳中和國目標,且大馬股票交易所也在去年12月推出大馬碳交易所(BCX)。”
無論如何,他指出,在經濟開始向好,國家是時候轉向更廣層面的消費稅(GST),畢竟我們不能過度仰賴直接稅。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