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相信,通過有系統地推動,這種方法將促進創造一個更有彈性的經濟,縮小收入和財富不均,促進社會凝聚力,並可能在長期內減少政府債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每年10月的最後一個週五,大馬人都滿懷期待地等待聽取財政部長公佈財政預算案。今年的情況略有不同。經過一年多的政治動盪和大部分地區的行動管制令,疲憊的大馬人似乎降低了對預算案的興奮。也許這種情緒與9月簽署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跨黨派協議有關。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在過去的兩年內,冠病大流行讓大馬社會的脆弱浮出水面,從社會保護不足到收入和財富不均,醫療系統的差距,數字鴻溝等等。
在整個疫情期間,在對抗公共衛生危機的同時,人們一直在呼籲重啟經濟。雖然重啟的呼聲不是大馬獨有,但考慮到大馬在大流行之前所處的環境,我國尤其需要按下重啟鍵。自90年代末以來,大馬一直處於中等收入陷阱中,在發展方面已經超越了同類型國家。儘管世界銀行最近的一份報告描繪了一個積極的前景,即最早在2024年實現高收入過的願景,但懸而未決的結構性問題仍然存在。
在更重要的方面,2020年,大馬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人類發展指數(HDI)中排名第62位。簡而言之,大馬要在人類發展方面取得優異成績仍有很長的路要走。作為衡量國民生活質量的標準,人類發展指數包含了人類發展的三大基礎,即預期壽命、教育水準和生活質量。
ADVERTISEMENT
2022年財政預算旨在促進疫情後的經濟復甦,重點關注國民福祉、有彈性企業和繁榮的永續經濟。對於這些雄心壯志,政府(及其反對黨夥伴)提出的財政預算值得讚揚。對大馬來說,這不是一個容易的時刻,因為它在政治和經濟上都處於未知的領域。
然而,儘管人們持續關注冠病和精神健康問題,但與同類型國家相比,醫療支出相對較低。324億1000萬令吉的撥款,相當於約2.1%的國內生產總值(GDP),低於2018年中上收入國家平均3.84%的國內生產總值的支出。在2.1%的水平上,我們的醫療支出只有大馬衛生聯盟建議的最低目標的一半,即至少佔國內生產總值的4%。
2020年的失業人數從2019年的50萬8200人上升到71萬1000人,2020年的青年失業人數為31萬4000人,而2019年為29萬5800人,賦予弱勢群體權力應該是一個優先事項,但不僅僅是通過大馬一家保住工作(JaminKerja)倡議來創造就業機會。同樣重要的是創造永續和高素質的工作,包括半熟練和技術含量高的工作。提高技能、再培訓和有針對性的社會流動舉措具有重要意義,再加上急需著重的科學、科技及革新(STI)技能。
為了提供一個足夠的和包容性的安全網,社會保護體系應該以永續的方式進行升級,考慮到零工經濟和未來,大馬多達一半的工作有可能被自動化取代或重塑。
數字鴻溝是另一個值得關注的領域,尤其是對於生活在偏遠地區的大馬人,包括沙巴和砂拉越。互聯網服務對於所有大馬人獲得教育和機會是非常重要的。
撥給土著的114億令吉,相當於醫療預算的三分之一,這需要有透明度,否則就會顯得刺眼。考慮到非土著的撥款只佔土著撥款的3%左右,這種做法會導致非土著不信任現任政府。
為了產生影響,如果政府真的想提升土著的社會經濟地位,就應該採取更有針對性、結果明確的方法。從本質上講,應該採取一種更加基於需求和包容的方法。
由於財政預算內外的所有問題和挑戰,實際上,為了大馬繁榮,應該探索一種重置,一種新的經濟發展方式,以符合第12大馬計劃和2030年共享繁榮願景。大馬必須彌補失去的時間,將其經濟改造或升級為科技創新驅動的高附加值經濟,這將是未來增長的關鍵,同時保持多元社會的社會結構。為此,政府應持續投資於促進國家團結與和諧,並採取全國方法,包括通過賦權非政府組織,在國人中灌輸社會凝聚力。
重置還應該考慮採用以捐贈為基礎的經濟,鼓勵富裕的個人、社群和私人界展開慈善事業,為國家福祉做出貢獻。捐贈(和關懷)的文化應該在我們的社會中灌輸。我們相信,通過有系統地推動,這種方法將促進創造一個更有彈性的經濟,縮小收入和財富不均,促進社會凝聚力,並可能在長期內減少政府債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